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国民航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专门制定颁布促进民航业发展的全局性指导意见。对民航下一步的发展做出了全方位的规划,明确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树立落实持续安全理念,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航空服务。同时,提出要坚持“主动适应、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民航服务领域明显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
《意见》勾勒出到2020年民航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今后要努力提高航班正常率,建立面向公众的航班延误预报和通报制度,完善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和应急机制,规范航班延误后的服务工作。完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实施方法,简化乘机手续,创新服务产品,打造特色品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回望改革开放30多年里,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速达到17%,远远超过同期GDP平均增长10%的速度,成为我国近年来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中国民航拥有飞机3098架,其中客货运输飞机1853架,运输规模全球第二,2011年旅客运输量近3亿人次,但现有182个机场不能满足需求,而美国的商业运营机场达1.9万多个,巴西、南非均有700多个机场,日本1亿多人口有100多个机场。中国不可能像美国建那么多机场,但182个机场远远满足不了中国民航发展的需求。下一步,我国将扩大机场建设数量,合理布局、明确分类,尤其要加快支线机场以及通用机场的建设。
同时,《意见》还明确提出“大力推动航空经济发展”,通过民航业科学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李家祥介绍说,民航既是一项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又是一个技术密集、科技密集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意见》对民航的服务范围、服务区域做出了详细规划,提出民航要覆盖全国89%的人口,要以老少边穷地区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区为重点,采用满足安全要求的经济适用航空器,实施“基本航空服务计划”。
民航的发展不仅涉及民航业,更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涉及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涉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促使现代化民用航空建成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体系。